徐州市文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 
详情:
李可染艺术馆 | 展览】抗战中的文化责任——徐州市文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

 

8月29日起,李可染艺术馆隆重推出“抗战中的文化责任——徐州市文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展览分“李可染抗战宣传画图片展”“王子云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图片展”两个部分,以大量文字、图片回溯他们当年用画笔作武器的抗战经历,解读那些浓缩了家国情怀的抗日名作,以史为鉴,资政育人。


【第一部分 李可染抗战宣传画展】


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省徐州人,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可染13岁从乡贤钱食芝学中国画,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克罗多专攻西画。1931年以后,李可染以满腔热忱投入爱国救亡运动。他于1938年加入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先后在武汉、长沙、重庆等地绘制大量抗日救亡宣传画。

1941年起,李可染本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宏愿,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抗战胜利后,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由此而深入中国书画艺术之堂奥。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万里写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将中国画艺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李可染的艺术创作在60年代以后进入了高峰,作品气象沉雄博大,韵致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他的艺术理念、艺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声誉。李可染不愧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史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热血凝铸民族魂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并奋起抗战的年代。当我们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候,李可染以一位爱国青年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倾注他最大的青春能量和艺术创造力,以他的画笔当作利剑和号角,毅然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

李可染创作抗战宣传画肇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刚刚从“杭州国立艺术院”回到家乡徐州,遂后应聘为徐州民众教育馆展览股总干事,此后,他以极高的爱国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中去。他在民众教育馆一些同仁的协助下,在民教馆里创办了抗战宣传室,陈展《“九·一八”国难展览会》,以史实性照片、图画、剪贴、书写等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野心和罪行。在几年的时间里,李可染主持的展览室办过多次大型展览,如《甲午海战——九·一八,日本侵华史》、《航空救国展览会》、《援助东北难民书画展览会》等等。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掀起全面的抗日战争。徐州民众教育馆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努力下,已经成为文艺抗日的宣传场所,他们组织“抗战文艺宣传队”,用漫画形式画《日军侵华暴行录》共153幅。当时李可染一人作画,另七个人跟着设色还跟不上,说明作画的紧张程度和李可染笔力之熟练。抗日宣传队深入到徐州周边的郑集、柳新、黄集、马坡等地宣传。这些抗日宣传活动既教育了群众,也教育了全体队员,后来大部分的宣传队员都走上了抗日的道路。1937年底,李可染离开了徐州,奔赴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后经田汉介绍,他参加了由张治中、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继续从事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不久,武汉的形势岌岌可危,三厅为保存实力,决定分批转移撤离。他们经长沙至衡阳、转桂林、折重庆。一路上,李可染沿途创作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仅1938年春至1940年从武汉到重庆的三年时间里,李可染创作的巨幅抗日宣传画达一百数十幅之多。而今,这些浸透着这位杰出艺术家爱国激情的历史画卷,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历史沧桑巨变之后,基本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劫后余存,尚有几十张已经陈旧发黄的小照片和剪报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这不仅是我们研究李可染的重要史料,更是见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暴行,以及记录我国全民抗战,拯救民族危亡的一个缩影。

李可染从事爱国宣传活动近十年,他创作了数以百计的爱国宣传画。这些作品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如实记载,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写照。李可染不仅是一位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杰出艺术家,也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忆当年,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同赴国难,浴血抗战,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共筑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


……国仇家恨,使我受到很大刺激,患上失眠与高血压病,身体衰弱,常常数日通宵失眠。因而使我的身体大为亏损。我想,自从日寇入侵以来,不知有几千万同胞受到家破人亡的惨祸,因而画了一幅《是谁毁坏了你快乐的家园》,以激发人民的对敌仇恨。——李可染


号召全民抗战


三色街头壁画《百姓爱士兵,士兵爱百姓》,高约七尺,长约丈余,长沙西站,1939年秋


彩色招贴画《卫国杀敌为无上的光荣》,武汉,1938年


《要做抗敌建国的英雄》细部


钢笔素描《游击战士》,《文学月报》创刊号封面,1940年夏


《纪念九一八,打回老家去》招贴画


揭露日寇暴行


彩色布画《轰炸只能激起我们的仇恨》,重庆大轰炸,1940年


三色壁画《焦头烂额的日寇》,长约一丈,宽约5尺,长沙八角亭,1939年秋


钢笔素描《是谁毁坏了你快乐的家园?》,《文艺阵地》发表,重庆,1939年


布画《谁杀了你的孩子?》,重庆,1940年1月


钢笔素描《日寇暴行》,《文艺阵地》发表,武汉,1938年


反对妥协投降


三色街头壁画《不做顺民,不做汉奸,要做抗战建国的英雄》,长沙岳麓山,1939年秋


招贴画《保卫大武汉要肃清汉奸》,武汉,1938年


《汪精卫、陈壁君》


彩色招贴画《沦陷区内的同胞们应该武装起来驱除日寇》,武昌,1938年夏


彩色布画《祖国需要强大的空军》,赠华侨回国慰劳团,重庆,1940年夏


【第二部分 王子云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展】


王子云简介


王子云(1897-1990),安徽萧县人。出身于破落地主兼商人家庭。自幼喜爱描绘话本小说绣像插图。后受身为秀才的叔父王秀山之提携,得入萧县第一高级小学。1914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15年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肄业一年,旋至萧县第一高小任美术教员。1921年辞去萧县第一高小美术教员职务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高级师范班,一年后肄业。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平民中学、中法大学附属孔德中学等校任美术教员。其间参加王悦之(刘锦堂)、陈正民、简叔达、夏伯鸣、郭志云、钱稻孙等艺术家组织的新美术团体——“阿泊洛学会”,任干事。并与萨空了、初大吉等人联袂主持沙龙性质的“红叶画会”。1926年自北京南下至南京,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民教馆艺术部主任。1928后应林风眠邀请,参与国立西湖艺术院筹建并任西画系讲师。1931年以国立西湖艺术院“驻欧代表”身份赴法国留学,先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级美术学校,师从著名雕塑家D、LANDOWSHI学习雕塑。后又入巴黎高级装饰艺术学校学习雕塑和装饰雕塑。1937年回国,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教授、中专部主任等职。1940年6月始任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团长,率团至川、陕、豫、甘、青等省进行艺术文物考察,艰辛备至,厥功甚伟。1942年5月与雷震、郑道龙一起赴敦煌临摹壁画,为中国最早进入敦煌进行艺术文物考察、具有政府行为的考察者之一。在任期间曾积极倡导设立专门机构保护敦煌壁画。1945年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解体后任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文物研究室主任。1949年任国立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美术史教授。1952年调任西北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1949年至1978年在历次政治活动中遭受冲击并受不公正待遇。197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0年当选陕西美协副主席。作品有油画《北京前门》、《北京之雪》、《北京平民区》、《南京江岸》、《杭州之雨》、《西湖》、《巴黎协和广场》等。雕塑有《浴女》、《救死扶伤》、《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雕像》、《抗日英雄雕像》等。著有《唐代雕塑选集》、《中国古代雕塑百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陕西石雕大型图录》、《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中国历代装饰艺术图录》等。


机缘与责任


1940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应留法归来的王子云先生的呼吁,组建了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经过短暂集训,随即冒着抗日的战火硝烟,奔赴西北,运用各种资料收集、保护等方式手法,抢救和保护尚未被敌军占领地区的种古代艺术文物资料,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的侵袭与破坏。这次考察活动至1945年8月结束,历时五年,行程十万里,足迹遍及川、陕、豫、甘、青五省。发现、整理、收集、保护了大量艺术文物资料,并先后举办了五次大型专题展览及多个小型展览,在当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斗志与爱国热情。

七十五年世事沧桑,当年轰轰烈烈的壮举归于平静,岁月的尘埃和人们的健忘难掩其凝重而辉煌的光彩,这次艺术考察活动在现代艺术史、艺术考察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其历史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七十五年前,责任与机缘引发了一次宏大的考察活动,七十五年后,机缘与责任促成了我们的展览和纪念,历史就是这样轮回着、演绎着。我们掀开重重历史帷幕,重新见识现代中国第一次由政府独立组织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响至深的艺术文物考察活动,阅读中国现代美术史一段不应磨灭的凝重而辉煌的篇章。

从重庆到长安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南京沦陷,武汉濒危。东南、中南等地敌机肆虐,一夕数惊。当时从法国留学归来,担任国立杭州艺专中专部主任的王子云被迫追随艺专本部由杭州出发一路迁徙,经金华、贵溪、沅陵、昆明等地,于1939年暑期抵达重庆。1940年初,心情郁闷的王子云无法施展自己的理想以及抱负。适此时国民政府重要人物于右任、戴季陶以及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张继(溥泉)等人有“保护大西北文化艺术摇篮的倡议”,而他本人此前在河南洛阳一带考察时又曾对中原地区积淀深厚的艺术文物资源留有深刻的印象,加之他熟知国立艺专大部分毕业学生目前正面临着无法分配工作的困惑……因此,“为抒发爱国热情”,抢救保护西北艺术文物以尽量避免战争的破坏与散失,王子云便设想“利用艺专毕业而无法分配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组成一个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赴陕、甘、青等省区,从事调查古文物艺术,并以复制、临绘等手段进行收集保存工作。”

王子云的设想得到教育部的支持。艺术文物考察团遂于同年6月正式宣布成立,并以王子云任该团团长、周思铭任团员并兼总务干事,成员挑选由沦陷区撤退来重庆的美术教员以及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即将毕业而无法分配工作的学生等相关优秀艺术人才,“负有阐发西北文物,表彰固有文化之使命。”其主要工作任务是考察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渑池石窟、嵩岳寺塔、白马寺雕塑、陕西汉、唐帝陵及宗教寺院并建筑雕刻艺术、甘肃敦煌石窟、安西万佛峡石窟、青海佛教寺院等西北古代历史文化胜迹以及各种相关古代艺术作品与各种社会民俗艺术品。目的在于“尽量以不同方式加以采集,或写生、或摄影、或拓、或模铸,务使各种优美之古代珍遗毫无遗憾地呈现于国人目前。”籍以“考证各时代之史迹及社会生活,”“表彰我国固有之优美文化,俾由此以增进民族意识,提高国际文化地位。”

从该年8月以至11月,考察团曾在重庆进行过为期三个月的整顿集训,12月1日后始按计划陆续离开重庆抵达成都,开始实际田野考察工作训练。自12月23日始,考察分两批先后离开成都。1940年12月底并1941年1月初,两批人员陆续到达西北考察的第一站——古都西安。


重庆青木关筹备处时期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同人合影,后排站立者王子云。1940年


河北阜平普佑寺“三世佛”所居殿堂惨为日寇烧毁,大慈大悲的“三世佛”已无家可居。


长安与洛阳

长安(西安)与洛阳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汉、魏、唐各代曾屡屡作为互为犄角的东、西两京所在,故而地上、地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资源,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考察团列为首先涉及的重点考察地域。

有关东、西两京的总体田野考察工作时间,启始于1941年1月,终止于1944年底。部分扫尾工作可延续到1945年初。其中西安地区的考察可分为1941年1月至1942年2月、1943年6月至1944年冬末两个时期。河南省洛阳(含南阳)地区的田野考察工作起始于1941年9月,终止于1942年2月。


考察团模铸西安华塔龙纹浮雕时工作情形。1941年


西安大雁塔门楣线刻图案拓本。1941年


西安南效大雁塔上元节盛况,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2年


洛阳北朝造像拓本,考察团椎拓。1942年


中国的手艺工人,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2年


苍茫甘青道

1942年3月,考察团离开西安到达甘肃省会兰州,开始了新一阶段的考察工作。这一阶段参加兰州地区考察活动的主要成员是:王子云、何正璜、姚继勋、雷震、梁启杰、萧传玖、张滨星、马毓珑等人。其中王子云、姚继勋、何正璜等尔后并参加了青海地区的考察活动。1942年5月、7月,王子云、雷震、郑道龙、卢善群等人还先后分两批离开兰州奔赴敦煌参加考察。


兰州铁桥,远处可见北塔寺古建群。1942年


甘肃新石器时代彩陶。王子云整理、雷震绘。1942年


山丹街景,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2年


古酒泉,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2年



风雨敦煌

如果说甘、青地区的考察活动是考察团全部考察活动的另一个重点的话,那么,敦煌地区的考察活动便是这个“重点”之中的“重点”。

有关敦煌地区的考察活动,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2年5月开始至同年年底,参加考察的人员有王子云、雷震、郑道龙;第二阶段从1942年8月开始到1943年5月,参加考察的人员有王子云、卢善群。

关于考察团在此一时期内形成的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保存敦煌壁画原有面目,采用“临旧如旧”的壁画临摹原则,决不随意敷色并任意夸张笔法、线条。

2.在原有科学测绘、保持艺术文物考察特色的原则基础上,汲取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严格、科学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继续充实提高。

3.汲取中央研究院西北史地考察团严格、科学的工作方式,将原有偏重艺术图案的资料收集方式予以扩充,开始注重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之收集。

4.汲取中央研究西北史地考察团严格、科学地工作方式,更加注重田野调查以及考古意义上的实物资料之采集。


莫高窟外景,王子云摄。1942年


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考察团临摹。1942年


敦煌千佛洞西魏壁画摹本,考察团临摹。1942年


敦煌千佛洞277窟唐净土变相图局部,考察团临摹。1942年


越过汉唐陵阙

1943年6月13日,考察团结束甘、青地区的考察活动后,鉴于“汉、唐两代帝王陵墓分别于陕西之咸阳、兴平、高陵、三原、礼泉、乾县及富平、蒲城各县。每一陵前均有巨大雄伟之石刻多种,其艺术价值不亚于敦煌、龙门所有。”故而“奉令重行泣陕,进行考察关中汉唐陵墓所遗之重要石刻及宫阙建筑艺术。”由此以降直至1944年底,此项活动一直作为考察团后期工作之重点与主体,从而形成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考察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工最细、协作最为成功、工作最为深入的一次专题考察活动。


王子云于乾陵鸵鸟石刻前写生。1944年


唐德宗崇陵,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3年


唐宣宗贞陵,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4年


唐睿宗桥陵,写生作品,王子云绘。1943年


凝重的辉煌

从1941年至1944年,考察团经过长达四年、艰苦卓绝地田野考察工作,逐步积累了翔实丰富的艺术文物资料。考察团曾在1941至1944年期间分别于西安、兰州、重庆等地先后举办并参与过五次大型的专题展览以及数次内部范围的小型展览与其它相关的考察成绩展览活动。除此以外,1946年考察团团员卢善群、雷震还分别在重庆中一路中苏文化协会以及重庆两路口某礼堂举办《卢濬西北画展》、《西北艺术展览》,1948年王子云、何正璜又曾以国立西北大学名义在西安举办过《敦煌艺术展览》。上述展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抗战斗志,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与各次出品展览相呼应,考察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类著述亦颇为丰富。截至1948年年底,统计先后撰写各类调查报告及专题研究文章等相关文字资料约百余万字。这其中最重要者,一是多达十辑、卷帙宏富的《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集选》;二是王子云、何正璜撰写的《汉唐陵墓考察日记》以及《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查》。前者每辑开首均为文字总论,既是每辑的纲要说明,也是考察团每一类考察工作的简单总结,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后者则以率先系统地对关中汉唐帝陵进行科学考察并首创唐代帝陵石雕艺术分期与第一次把敦煌石窟立体地介绍给世人的面前。“在敦煌艺术的风格研究上,‥‥‥首次提出敦煌早期艺术之作风倾向‘系为东方装饰之趣味,混以西方写实之技巧,而另成一种风格。’”其内容与形式均足以代表东西交流之特征而彪炳艺术文物研究的史册。在在透析出考察团研究成就在中国艺术文物史上应该占有的重要位置与历史作用,是足以令世人永久深思回味并永远引以为自豪骄傲的要旨。


考察团于重庆中央图书馆展览敦煌临摹壁画之情形。1943年


考察成果之结晶——《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集选》


展览讯息

抗战中的文化责任——徐州市文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

  • 李可染抗战宣传画图片展

  • 王子云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图片展

展览时间:8月29日-9月3日

展览地点:李可染艺术馆一层1号、2号展厅



 

 

 

苏ICP备13026522号-1


版权所有:徐州市文学艺术发展中心(李可染艺术馆)